Search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5.12.31 羅馬尼亞】
  
The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#過去24小時 2015.12.31 羅馬尼亞】
  
The Bear and the Maiden Fair~♬♪ 羅馬尼亞熊與新年熊熊舞~
  
參與「熊舞祭典」的羅馬尼亞民眾,穿上真的熊皮在跳熊舞,以祈求在年關之際能驅趕惡魔,為新年祈福。
  
羅馬尼亞的文化中,歲末年關之際也是好運、惡靈的「交替」季節,「熊熊舞」等「驅魔儀式」也就成為年關前的祝願活動。而在基督教文化建立後,傳統與信仰文化融合,也讓「熊舞」儀式成為羅馬尼亞耶誕節到主顯節(1月6日)之間的地方大事。
  
===分隔線:以下的故事比較「不歡樂」===
  
縱然驅魔的活動是羅馬尼亞年節傳統,但「熊舞」的來由卻更來自於羅馬尼亞的「吉普賽(羅姆人)文化」。在過去,吉普賽的表演者會馴養小熊,並在年關時節到鄉村地區「祈福表演」,讓小熊幫生病村民按摩、或逼趕大熊爬上滾燙的熱鐵片上「跳舞」,娛樂農村村民並為新年「祈福」。
  
這樣的吉普賽表演,後來逐漸演變成農村文化的一部分,但隨著吉普賽人在鐵幕時代被清洗、羅馬尼亞農村結構的改變,這些習俗也就逐漸式微,直到鐵幕崩解後,羅馬尼亞的「熊舞」習俗才又在文化保存的基礎上,得到地方政治的支持而得到注目,只不過這些表演已不再全由「真熊」或「真吉普賽人」來演出。
  
另外,根據外媒報導的說文解字,這些表演者身穿的「道具服」都是真的熊皮。
  
目前境內據稱有8,000頭歐亞棕熊的羅馬尼亞,被認為是歐盟中最「熊」的國家。但與其他歐盟國「熊族」的凋零有所不同,羅馬尼亞的棕熊數量仍穩定成長,甚至「熊」滿為患,地方官員甚至曾發起過「出兵獵熊」的提議,以回應農村地區對於人熊兩類彼此對聲存空間之爭的擔憂。
  
然而相關的批評卻也認為,羅馬尼亞之所以強調「熊禍」的威脅,其主因仍是希望能爭取歐盟對其狩獵與保育制度的寬限,以幫助羅馬尼亞發展以狩獵為主的「觀光經濟」。
  
在過去,著名的羅馬尼亞獨裁者西奧塞古,就以喜好獵熊聞名。羅馬尼亞目前每年的獵熊配額,約在550頭左右,而外籍觀光客只要支付1萬歐元,即可合法的獵熊。
  
#轉角說:新年快樂(結尾收得有點怪) 圖:美聯社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